官方老師
2022-06-16TA幫助家長解決了 條親子問題
孩子之所以不懂得感恩父母,究根究底還是父母自己一手造成的,家長的教育出現了危機。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孩子不知道感恩父母這個問題。
1、自己必須懂得感恩,為孩子做出表率。
可以說給孩子聽。注意,這里可不是指專門說給孩子聽,那樣他會認為爸爸媽媽又在嘮叨,立刻就會產生逆反和抵觸心理,效果就適得其反了。
2、可以做給孩子看。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想要孩子懂得感恩,自己首先要成為孩子的榜樣,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對待自己的父母長輩,家長是否真的知道感恩?是否真的做到感恩?如果您做不到,怎會奢求孩子做到呢?
3、家長一定要真說真做,做的比說的更好。
給孩子講到某某人曾經對自己有過幫助,要回報人家,說完了一定要盡快去做,而且做完之后要與家人分享,講自己的感受和感動,講對方的仁愛與寬容,等等,要讓孩子切實感受到人間真情的溫馨和溫暖。做,也不是做一件事就算,也應該接二連三地做下去。
4、必須讓孩子知道自己的辛苦。
孩子不知道家長的辛苦,便不會珍惜家長的勞動,也不會體貼和安慰家長。因此,我們加班到深夜回家時,不用掩飾自己的疲憊;早上為孩子起早做早餐時,不用背著孩子打呵欠……這樣,孩子會慢慢地變得理解家長,珍惜家長的勞動成果,珍視父母的養育之恩。
他會越來越懂事,主動地幫助家長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會越來越知道感恩。他會懂得為了更加美好的生活,自己不能坐享其成,而應該努力爭取,回報父母。
5、過猶不及,對待孩子也是這樣。
父母對孩子在物質、精神等各方面給予過多,往往導致孩子對他人的善意、付出由習慣變成了麻痹,乃至滋生出了任性、無理甚至得寸進尺。對待孩子,應該寵愛但不過度,不要有求必應,更不要犧牲自我。要學會放手,舍得讓孩子吃苦。
6、學會尋找教育契機。
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往往事半功倍;相反,則徒費工夫,徒勞無益。教育孩子也是這樣。可以充分利用各種節日進行感恩教育。
這里的“教育”,并不是非得鄭重其事的對孩子講解、訓話,而是如春風化雨一般澤潤孩子的心田。比如春節要帶著孩子給長輩送禮并表達感恩之情;
教師節要讓孩子親手制作賀卡送給老師,表達對老師的美好祝愿;父親節和母親節,無論自己多么忙,家長都要給雙方父母買禮物,送祝福……等等。家長做到這些,并讓孩子進行切身地體驗和感受,對孩子的教育是最直觀,也是最有效的。
1、要讓孩子懂得父母的辛苦。
養育孩子是父母的責任和義務,但是父母也有必要讓孩子知道父母為了養育他所遭受的辛苦和壓力,讓孩子知道父母養育他并不是很輕松的。國家如今為什么有“母親節、父親節”,這都是想讓子女能夠對父母為他們所做的一切有感恩的心。只有這樣,我們的孩子才會體會到“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的道理。
2、讓孩子學會珍惜父母的給予。
很多時候,當孩子想要一個玩具或是其他事物的時候,父母都會很快的滿足孩子,但是這樣孩子就會覺得來得太容易,就不會珍惜。
不然為什么有的孩子總是破壞自己的玩具,壞了就讓媽媽買新的,就是因為玩具對于他來說很容易就能獲得;而有的孩子總是很珍惜自己的玩具和東西,這是因為這些東西對于孩子來說來地比較困難,是通過自己的一些努力獲得的。所以當孩子提出需求的時候,父母不要讓孩子得到的太過于容易,要讓孩子吃點“苦頭”才能獲得自己想要的,這樣他才會珍惜父母給他的東西。
3、讓孩子體會父母的愛。
父母們經常會對孩子說:“爸爸媽媽這么辛苦工作都是為了你呀!”希望能夠讓孩子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懂得父母的付出。但是只是話語上的表達時是不足以讓孩子清楚的認知到父母的勤苦付出的。所以父母方便的話,可以多讓孩子打一些零工,讓孩子懂得賺錢的艱難。
4、征求孩子的意見。
很多父母以為只要是自己的真心付出就必須讓孩子接受。但是,有些時候,孩子是不需要父母的這種付出的。比如,父母為了讓孩子學習能夠更好,就給孩子報了輔導班。
父母這個行為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孩子卻不愿意接受,甚至討厭這種行為。所以,父母對于孩子的付出,也要征求下孩子的意見,只有這樣孩子才會體會到父母是在用心為他考慮。
孩子不懂得感恩,父母不要一味覺得是孩子的問題,不妨思考自身的教育方式是否出現差錯。以上就是關于孩子不知道感恩父母的建議,感謝閱讀!
上一篇:孩子不懂禮貌不懂感恩怎么教育
下一篇:怎么教出感恩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