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老師
2022-06-24TA幫助家長解決了 條親子問題
孩子脾氣暴躁時,作為家長,不能大發雷霆,甚至打罵孩子,那樣的話,只會加深你們之間的仇恨,讓你們相背而行,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積累到一定程度,想拉都拉不回來了。那么我們就來談談孩子性格偏激暴躁怎樣引導。
1、首先一定要有耐心。
當你精心準備的飯菜,孩子一口也不吃的時候,不要著急說自己辛辛苦苦做的飯菜,怎么怎么,要微笑著問孩子,是不是哪里不舒服,不想吃飯?當孩子做作業遇到難題煩躁的時候,不要著急說這么簡單都不會,腦子去哪兒之類的話,要微笑著說,那一定是道很難的題,老天爺在考你呢。等等。
當你這樣做時,實際上是認同了孩子的某種不舒服導致了情緒暴躁,在初步共情的前提下,你的微笑,你的關心就會直達孩子內心,引起漣漪。
2、其次,要給孩子一個有愛心的微笑和擁抱。
還記得孩子小時候嗎?當孩子哭泣的時候,我們都會把孩子抱起來,輕拍著,微笑著安慰,孩子很快就能平復情緒。孩子發脾氣,其實也是內心的另外一種哭泣方式而已,都是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或者沒有受到足夠重視,而引起的。
因此,孩子脾氣暴躁時,我們可以給孩子一個有耐心的微笑,輕聲問,怎么了?然后張開懷抱,給孩子一個有愛心的擁抱,可能就能平復孩子的暴躁。尤其在一個家里,母親和孩子生氣,父親可以這樣做,反之,也是如此。這些關心動作的比話語要好很多。
3、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和說話,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孩子,尊重孩子的想法
曾有一位孩子和媽媽去逛市場,市場里面人很多,熙熙攘攘,吵吵鬧鬧。回去后,母親讓孩子畫一幅今天逛市場的畫,并要求孩子畫出漂亮的衣服店、鞋子店等。
孩子畫出來后,母親驚呆了:一個滿是大人腿的世界里,孩子在無助地傷心茫然!很顯然,從孩子的角度去看,只看到無數條腿在面前晃動,別的什么也沒看到。
在你沒有了解孩子的需求和想法時,不要著急發表意見,當你沒有體會孩子的感受時,不要著急去教導。你要先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尊重孩子的想法,而不是從你的角度去分析。
當你從孩子的角度出發時,尊重孩子的想法,你會發現溝通容易多了,因為很容易與孩子發生共情。
4、孩子脾氣暴躁生氣時,即使你很有本事很有權威,也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以一個大人的身份,去和孩子說話,更不能命令孩子,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孩子。這樣居高臨下,會讓孩子陷入一種不安中,這些不安會讓他的內心更加暴躁,更加不服氣。
孩子的某些脾氣暴躁的行為是有原因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心理慢慢形成了一定的自我意識,很容易就作出片面的,自以為是的判斷。這些判斷再和周圍正確的判斷發生矛盾時,就很容易脾氣暴躁。要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就能找出問題所在。
孩子想要一個刀的時候,不要上來就說,要刀干什么?刀那么危險不行!你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問,要到做什么呢?孩子自然會說出原因,比如,我想給你削個蘋果。是不是很感動?你只需微笑著告訴孩子,你還小,爸爸削好不好?孩子自然懂得你的意思。
孩子想玩游戲又不能玩,脾氣暴躁,什么事也不干的時候,不要上來就訓斥。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不玩游戲,心里就是個疙瘩,這個疙瘩不解除,肯定什么也不想干。你可以微笑告訴孩子,咱定個鬧鐘,玩二十分鐘好不好?孩子一定會很高興。至于改掉玩游戲的習慣,還需要慢慢引導。
有一個笑話,說一個孩子把人家的車劃了,母親知道了,氣不打一處來,打了孩子幾巴掌。當她看到車上劃的是“我愛你,媽媽”的時候,忍不住哭了。因此,要從孩子的角度思考和說話,先問孩子為什么要劃車?孩子告訴你答案的時候,你還會發脾氣嗎?
平時做好功課,多了解孩子的需求和想法,知己知彼,百戰百殆。當孩子出現脾氣暴躁的情況時,其實就已經有些晚了。
關鍵還是在平時,即使孩子已經有脾氣暴躁的現象,也要在平時做好功課,多和孩子溝通交流,深入了解孩子的需求和想法。當孩子出現某種行為時,能夠一語中的指出孩子的想法,就能對癥處理,更有效地解決。
又想起一個笑話。孩子爸爸平時工作忙,接送孩子都是媽媽的事兒。有一次,孩子爸爸正好有事回來了,放學的時候,就自告奮勇去接孩子。爸爸去了孩子的小學門口,左等右等不見孩子出來,就很奇怪。孩子都走完了,他趕緊給孩子媽媽打電話,說,孩子不見了,沒接到。那邊媽媽哈哈笑起來,說,孩子都回來了!
爸爸回到家才知道,孩子已經上初一了,可他去了小學!這樣的爸爸平時根本不關注孩子,如果孩子生氣,肯定不知道孩子是因為和同桌爭執了,還是數學老師罰站了。如果平時了解,孩子回家和媽媽一撇嘴,肯定是和同桌鬧別扭,為什么?因為每次都這樣。這就是功課。
1、審視自己,做出榜樣,言行一致,身教勝于言傳。
有一對父母,下午3點半以后,就不再看手機。為什么?因為3點半以后孩子放學,在孩子面前,他們從不看手機,不看電視,不玩游戲。在孩子面前,他們看書,或者練字,或者干家務,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正是在這樣一對父母的影響下,他們的兩個孩子,專心學習,認真看書,一個考上清華,一個考上北大。
我們都怎么做的呢?大多數時候,不是在看手機,就是在看電視。大多數孩子脾氣暴躁的時候,我們比孩子脾氣還大,比孩子還暴躁,甚至動手打孩子,我們的壞脾氣自然就傳給了孩子。
2、我們是不是需要審視一下自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最重要的老師,孩子很容易就跟著父母學習,父母對孩子的潛移默化的影響非常大。
我們小時候,最常用的教育孩子的辦法就是欺騙孩子。孩子小,偶爾騙騙他沒關系,這種思想是要不得的。你騙孩子一次,孩子就會記住,以后,孩子也會騙你。孩子脾氣暴躁時,他還會相信你說的話嗎?還會對你說實話嗎?
3、因此,要言行一致。你不騙孩子,你還刻意要他知道,時間長了,孩子自然會信任你,而且,在孩子面前,你也樹立了很好的威信。這種威信在引導孩子脾氣暴躁的時候,將會非常管用。他可能誰的話都不聽,只聽你的。
孩子就是父母的影子,很多習慣和做法并不是遺傳,而是整天相處中潛移默化的影響,這些影響都會轉化為孩子性格的一部分。所以,父母要做好自己,做出榜樣,言行一致,身教勝于言傳,從平時做起,孩子脾氣暴躁的性格就很容易自然消失。
孩子成長過程中,總會有脾氣暴躁的幾個階段,家長掌握好正確方法,可以幫助你引導和改變孩子。以上就是關于孩子性格偏激暴躁怎樣引導的看法,感謝閱讀!
上一篇:孩子偏激易怒怎么改善
下一篇:如何糾正孩子亂發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