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老師
2022-07-06TA幫助家長解決了 條親子問題
小孩不聽話主要是跟平時家庭教育有關,當孩子出現不好的行為,變得叛逆時,家長要從正面開始進行教育,跟孩子講道理,從思想上讓孩子進行改變。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四年級女孩叛逆期如何管教。
1、讓孩子有表達想法的機會
教育專家孫瑞雪談到:孩子應該有表達情緒的機會,只有清楚地表達情緒,情緒才能好轉。但家長如果對孩子一味地大吼大叫,并不聽孩子的解釋或想法,那么只能讓孩子的情緒和想法憋在肚子里,并沒有釋放的機會。
所以家長要學會給予孩子表達想法的機會,比如在做錯事情的時候,可以用比較溫柔的語氣詢問孩子,看看孩子做錯事情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那么通過這種方式的表達,家長不僅能清楚地了解孩子,而且也能讓孩子在表述的過程當中,對自己的問題進行復盤,這遠比特意反思要好。
家長可以與孩子約定一個時間,例如每天臨睡前花十分鐘的時間,聽聽孩子對自己今日的言行舉止進行總結。
即使孩子今日有犯錯,但經過了時間的消化,家長也能變得理智許多,而且也能聽聽孩子的說辭,避免冤枉了孩子。
2、不要對孩子太過咄咄逼人
“南風效應”的中心思想,其實就是指家長應該用溫和的態度對待孩子,不要把孩子逼得太緊。
就比如,家長想要孩子按照自己要求去行事,但如果一味地刮“北風”,只會讓孩子把自己包得緊緊的,并不會遂家長所愿。
所以作為家長,不要太過嚴厲或咄咄逼人,應當給孩子留有一些空間,讓孩子在一個比較輕松、快樂的氛圍下成長。
即使家長對孩子有要求,也可以換一種溫柔的方式表達,縱使遇到了比較生氣的事情,也要盡可能地避免自己出現情緒化。
3、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溫度”
我之所以與父母的關系不好,主要是覺得父母對自己一直都非常兇,似乎一點兒溫度都沒有,從來都是兇巴巴的。
其實家長想要孩子在言行方面有所改正,不一定要用這種方式,而是應該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溫度”。
就比如,有的孩子拿不準一件事,所以做錯了,可能有些家長就會惡語相待,但如果換成比較有溫度的話語。
1、不要把自己的意識強加給孩子
家長因為經驗豐富,他們對孩子的“安排”很多時候確實是捷徑,可這種未經孩子認可的捷徑恰恰不是孩子們需要的,這種需要即是主觀的獨立性體現,更是孩子客觀成長的必要條件。
無論是在指導學生選擇興趣愛好也好,選擇報考的初中也好,家長一定要記住:“要尊重孩子的意見,要交流不要專制,要溝通不要獨裁”。受年齡和閱歷的限制,孩子們的想法、看法、做法肯定有不成熟、不準確、不恰當的成分,家長不要俯視,而要平視,要以溝通與協商的方式求同存異。
2、多夸夸孩子
請家長們要充分認識到,賞識教育考驗的不僅僅是孩子,更是家長自身。孩子能否做出值得賞識的事,需要家長以正確的價值觀加以引導;同時孩子正確的行為能否馬上得到最及時的賞識,更需要家長的發現和肯定。
賞識教育更不能僅僅持續一時,而要長期堅持,行程規律,有慣性。否則會讓孩子產生疑惑,不知道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
3、承認自己有不如孩子的地方
承認在社會疾速發展的今天我們的某些不適應甚至是落伍;跟孩子們學這是老師和家長都應該樹立的意識,而且絕不僅僅是體現在“你教我學學電腦”,這樣簡單的“討教”上,而是要求我們成年人在與孩子們人格平等的前提下真正承認孩子們的優勢與長處。
所以爸爸媽媽在孩子面前虛心一點,只會更加贏得孩子們的信任。現在的孩子接收新鮮事物的速度太快,能力太強。應該和孩子說:我不過是在語文知識和做人的道理上比你們先學了一步,多經歷了一些。你們以后一定會超過我的,也一定要超過我,只有超過了我才是進步。
4、與孩子進行朋友式的交流
有研究表明,與孩子進行朋友式的交流,是最能夠體現平等原則的溝通手段。反觀現在的家庭溝通方式,特別是對于正處在青春期的孩子及其所在家庭,效果十分不理想。
家長們切記,千萬不要認為孩子小就認為他們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知道。要記住,孩子的敏感性是天賦,青春期的孩子,敏感性尤其強烈。傾聽是為了了解孩子的需求,那么在有效傾聽后,就不能一味的要求孩子完全照搬家長的方案,家長要有妥協,要有商量,要給彼此余地。
孩子無論年紀多大,任何階段都有可能出現叛逆的情況,家長要理性看待并正確引導。以上就是關于四年級女孩叛逆期如何管教的建議,感謝閱讀!
上一篇:四年級孩子厭學叛逆怎么辦
下一篇:特別調皮不聽話的孩子應該怎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