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老師
2022-06-29TA幫助家長解決了 條親子問題
很多家長都認為自己的小孩不聽話不懂事,不服管教,卻不去從自己的身上找問題,從自己來影響孩子,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孩子不聽話不懂事怎么辦。
1、學會傾聽孩子的觀點
孩子年齡小,特別是小學階段,他的自思想和性格觀念會慢慢轉型起來。所以,家長朋友們會發現自家的孩子時常盯著一個事物發呆,說不定他正在認真思考。對于這一類的孩子,家長要嘗試學會傾聽他們的觀點,說不定他們的調皮和打鬧只是為了吸引大人們的注意。
2、言傳身教,家長做好榜樣
那些不聽話的孩子之所以調皮、愛打鬧,就是因為不懂得。假如說,家長們做好榜樣,言傳身教的教孩子如何做?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并且做好榜樣,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孩子。說不定孩子會把亂扔的書本收起來、破碎的花盆打掃干凈。
3、不要總拿自己的孩子與他人比較
許多父母在小孩犯錯時,總是喜歡拿別人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進行比較,邊比較還會邊說: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如何的聽話?如何的愛學習,再看看你!這種行為真的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如果處于叛逆期的孩子會更加的抵觸,更加不聽父母的話,教育起來也會更加的困難。
4、不同問題不同對待
只有針對不同的情況,弄清楚孩子不聽話的原因,才能真正知道孩子內向的想法,進而采取正確的建議,效果才會事半功倍。而不是孩子不聽話,就面臨孩子的大吼大叫,這樣是沒有任何效果的。所以說,必須弄清楚孩子不聽話的具體原因。
1、滋生孩子的心理問題
有教育學家稱,經濟上的貧窮不會使孩子的教育失敗,但精神上的虐待一定會給孩子帶來諸多教育問題。
孩子長期生活在一個父母都在發脾氣的環境下,就好像被掐住了脖子,時常要去體會父母的痛苦。許多家長們總是習慣性地怪自己的孩子,不夠聽話,性格頑劣,或者做事任性,但在這些缺點的背后,都有著父母的影響。
如果父母不去正視自己,而是通過生氣,憤怒,懲罰孩子來解決,孩子的靈性會逐漸泯滅,心理拒絕溝通,害怕交流,更不可能敢嘗試任何新事物。
2、繼續把壞脾氣帶到下一代身上
環境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命運,習慣在教育孩子時發脾氣的父母,養出的孩子也會變得易怒,好斗,但同時心理又很脆弱。脾氣暴躁是這類孩子保護自己的一層堅硬的外殼,可能直到長大成人,這樣的心理問題還會繼續伴隨孩子,甚至向著更嚴重的方向發展。
而這樣就會導致孩子的孩子,也要經受類似的成長環境,永遠生活在父母時不時的打罵責罰和情緒宣泄中,并且由此不斷地延續下去。
3、破壞親子關系
父母發脾氣并不會樹立一個多么威嚴肅穆的形象,只會讓孩子更加的不敢靠近,不敢對你打開心門,孩子在家庭中體會不到幸福感、安全感和眷戀感。而隨著父母的脾氣不斷變大,孩子只會離父母原來越遠,或者越老越叛逆。
在父母的教育過程中,總是不斷加深自己行為的過分程度,說孩子不聽就覺得應該罵,罵還是不管用就要打。這樣下去親子關系只會越來越糟糕,任何沒有依據的暴力行為都沒不會產生什么好的結果,我們應該把尊重孩子作為教育的前提。
4、習慣溝通而不是習慣發脾氣
對孩子發脾氣其實是一種極其不負責的行為,把負面情緒直接向著孩子宣泄過去,就好比對著孩子丟垃圾,對孩子起不到絲毫的教育意義。
相反,我們要習慣溝通,溝通在家庭教育中同樣也是重要而可靠的橋梁,孩子不按時完成作業,沒有必要直接罵。孩子有偷懶的可能,但是也可能是因為難度大、作業多。
在朝孩子發脾氣以前,作為父母或許可以先耐心地了解,予以輔導,如果就是孩子不愛寫,就通過親子溝通讓孩子明白不寫作業有什么后果和影響。父母教育孩子,要懂得站在孩子的角度耐心地講,把自己的意愿表達清楚,善用同理心,而不是只會簡單粗暴地發脾氣。
所以說,孩子不聽話,家長切不可過于著急,也不要胡亂發脾氣。只有心平氣和,弄清楚事情的原因,才能使教育效果發揮至最大。以上就是關于孩子不聽話不懂事怎么辦的建議,感謝閱讀!
上一篇:孩子不聽話不懂事怎么教育
下一篇:孩子不聽話被叫家長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