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偷東西,我們不能一概而論,就認為是孩子犯錯,理解孩子試錯的過程,并對孩子進行正確引導。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孩子學偷東西,家長怎么辦。
1、教孩子“怎么得到自己很想要的東西”
途徑一:通過管理自己的零花錢,來買父母不同意買的東西
可以教孩子從自己的零用錢里分出一塊兒,這n%的錢由孩子自己支配,作為自我滿足基金,爸爸媽媽不會干涉。
途徑二:告訴爸爸媽媽想要的原因。
如果爸爸媽媽也覺得有必要的話,我們會買來送給你的。父母也可以趁節日,或者找一個特別的儀式,甚至平時無條件地給孩子送禮物送驚喜。
2、教孩子“為什么不能拿別人的東西”。
教孩子設身處地考慮被偷的人的感受:“你覺得某某這些錢突然不見了,是什么感受?
“這些錢他可能需要存好久,做很多工作(最好具體一點)才能得到。
感受被偷的人現在的處境和遇到的麻煩。
“某某現在剩下的錢已經不能去做什么什么了。"
3、告訴孩子什么是信任。
拿了別人的東西,這個事情失去的不僅僅是錢,更重要的是失去了信任。信任是最寶貴的東西,在家里也是。
5、教孩子彌補錯誤。
停止一段時間的零用錢,用以償還;用壓歲錢抵;做額外的家務;二手賣掉自己的玩具和書;幫某某做力所能及的工作(整理衣櫥、打掃衛生、打字、查資料)。
6、無條件信任
其實,最重要的是:每個時刻,愛都在流動。字字句句都在表達,我永遠無條件相信你。不管怎樣,我都相信你。哪怕犯錯了,依然相信錯誤是孩子最好的學習機會。
1、當家長發現孩子有了眼生的玩具和其他物品時,一定要先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保持平和的心態,不要“審問”和逼迫孩子。
因為這樣只會加劇孩子的心理壓力,逼迫他說謊和無理取鬧。
我們溫和地告訴孩子如果他能及時改正,老師同學和親人以后還是會喜歡和信任他。
如果不及時糾正,將會失去這些人的關愛,也會受到嚴厲的懲罰。
2、總而言之,既要讓孩子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又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關愛和期待。
同時,父母除了讓他分清對錯,具備是非觀念外,處理結果也十分重要。
當孩子在幼兒園或其他地方偷拿了別人的東西,父母應該鼓勵孩子積極承擔責任,主動去歸還物品。
當孩子做出自愿歸還的決定,家長一定不要吝嗇一句:“你真棒!”
3、父母的贊許會讓孩子更加明白,偷拿東西是不對的,但是勇于認錯亡羊補牢也是值得表揚的。心理學研究表明,對孩子的某種行為直接予以獎勵或懲罰,是行為矯正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對于有多次“偷竊”行為的孩子,父母可以用游戲的方式和孩子約定
4、反之,當孩子在一定時期內又發生了“偷竊”行為,父母應給予精神上的譴責以及物質和活動方面的限制,目的在于抑制“偷竊”行為。
孩子偷東西很多時候都是反映了孩子缺失什么,找到背后的動機,并對孩子進行疏導。以上就是關于孩子學偷東西,家長怎么辦的一些建議,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