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老師
2022-05-23TA幫助家長解決了 條親子問題
隨著孩子的長大,情緒的表達越來越不受控,急躁易怒是很多小孩都普遍存在的問題,那么今天我們聊聊孩子情緒急燥易怒。
1、情緒發泄的正確引導
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要引導孩子采取正確的方法來發泄憤怒的情緒。
憤怒容易讓孩子產生很多不可理喻的行為,有時候甚至會產生很嚴重的后果,比如有的孩子發起怒來愛咬人一樣。但是我們又不得不面對這樣的現實,不要指望6歲前的孩子能明白你所講的道理。在引導孩子時,一定要避免簡單的斥責和強迫孩子接受成人的道理。
1)、首先要安撫孩子的情緒,在情感上給予理解,讓孩子意識到父母對他們的遭遇和心情是同情的。
2)、通過轉移注意力的方式讓孩子忘記不愉快的事,這種方法比溝通講道理更直接、有效。事后,待孩子心情好時,再通過別的方式讓孩子意識到心煩易怒時的亂發脾氣是不對的,比如講故事等。
3)、身體力行的潛移默化效果是最好的。家長營造和諧溫馨的家庭環境,讓孩子在家里慢慢養成良好的心態,遇事不急。家長還可以主動與孩子多交流,及時發現孩子的心理變化,盡早幫助其解決個人情緒方面的問題。
2、保持情緒的克制
面對孩子心煩易怒時的行為,很多家長很容易跟著發怒,這是不可取的,我們需要保持情緒的克制。
任何人都有發怒的權利,處于不同的認知程度,家長不應直接否定孩子發怒的理由,并且粗暴的制止。作為家長,我們更應關注孩子發怒的原因,幫助孩子梳理思路、解決問題、安定情緒。
1、孩子發脾氣時,寶媽不要總跟他講道理,要“投其所好”
孩子急躁易怒,從小的時候就能看得出來。比如,小時候一餓就哇哇大哭,一點都等不及家人沏奶粉或者做飯。再大一點,也是如此,他稍有不順心就會立刻發泄出來。這時,很多寶媽都會試圖給孩子講道理,讓他明白這么做是不對的,但效果并不怎么樣。
2、其實,正確的做法,不是總跟他講道理,而是要“投其所好”。因為小孩子的是非觀和判斷對錯的能力,與大人不同,他們發脾氣的時候是聽不進去大道理的。家長只有哄,并且從他感興趣的事物上下手,才能引起他的注意力,轉移他的心思。這樣,就能慢慢幫他控制情緒,平息心中的怒火或委屈。
3、孩子發脾氣時,家長跟他保持距離,等他平復情緒再說事
有些家長,在孩子發脾氣時,為了不沖動打孩子,也為了不慣著他,就會什么都不做地坐在他眼前,盯著孩子。其實,這樣做也錯了,因為有些孩子發脾氣就是哭鬧給大人看的。大人在旁邊,他反而鬧得更兇,倒不如跟他保持距離,給他單獨的空間冷靜一下。
4、這是因為,人在獨處時,心思會很靜,內心的顧慮也少了,更容易平復情緒。尤其是孩子,不會再為了讓大人安慰或向他妥協,而故意哭鬧發脾氣了。這樣處理,孩子知道發脾氣和哭鬧不管用,還能在安靜的空間反思,慢慢就會改變自己急躁易怒的處事方式了。
5、適當抱抱孩子,暫時回避問題,比一味說教更管用
當孩子急躁易怒亂發脾氣時,很多寶媽看了會很心煩,甚至比孩子火氣還大,會直接拉著他打一頓。這樣“兩火”相撞,只能讓事情越來越糟糕。
其實,大人比孩子會控制情緒,應該幫幫孩子,而不是火上澆油或者打擊孩子,比如,可以適當抱抱他。孩子的情感體驗很純粹,一個簡單的抱抱就能讓他破涕為笑。這樣看似是在回避問題,其實比一味說教更管用。
6、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經歷,當孩子在你懷里撒嬌時,你教他什么道理,他都會乖乖點頭,幫他指出問題時,他也能欣然接受。因為,當孩子被關心和愛包圍時,心情會慢慢恢復平靜,到那時家長再給他講道理,他才更容易聽進去。
孩子的情緒是需要安撫的,當孩子暴躁時,家長一定要保持冷靜,不要試圖去“以暴制暴”。以上就是關于孩子情緒急燥易怒的一些建議,感謝閱讀!
上一篇:孩子情緒煩躁易怒
下一篇:孩子情緒脾氣暴躁易怒